压缩机是中央空调系统的心脏,主要负责把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,再通过冷凝器放出热量后进入蒸发器,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下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而汽化,从而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。中央空调压缩机在运转时如果出现异常现象,轻则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制热效果,重则会造成严重后果。


由于中央空调压缩机自身结构的特殊性,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压缩机。压缩机一旦出现故障,其维修费用也要比普通压缩机高出很多,并且对系统的影响也要比其他类型压缩机大。因此,了解中央空调压缩机故障原因并及时维修至关重要。


1、吸气温度过高:主要是由于吸气过热度增大造成,吸气温度高不代表吸气压力高,吸气是过热蒸汽。

正常情况下压缩机缸盖应是半边凉、半边热。若吸气温度过高则缸盖全部发热。如果吸气温度高于正常值,排气温度也会相应升高。吸气温度过高的原因主要有:


(1)系统中制冷剂充注量不足:即使膨胀阀开到最大,供液量也不会有什么变化,这样制冷剂蒸汽在蒸发器中过热使吸气温度升高。


(2)膨胀阀开启度过小:造成系统制冷剂的循环量不足,进人蒸发器的制冷剂量少,过热度大,从而吸气温度高。


(3)膨胀阀口滤网堵塞:蒸发器内的供液量不足,制冷剂液体量减少,蒸发器内有一部分被过热蒸汽所占据,因此吸气温度升高。


(4)其他原因引起吸气温度过高:如回气管道隔热不好或管道过长,都可引起吸气温度过高。



2、吸气温度过低:主要是蒸发器供液量偏大导致吸气过热度低造成的。

(1)制冷剂充注量太多:占据了冷凝器内部分容积而使冷凝压力增高,进入蒸发器的液体随之增多。蒸发器中液体不能完全气化,使压缩机吸人的气体中带有液体微滴。这样,回气管道的温度下降,但蒸发温度因压力未下降而未变化,过热度减小。即使关小膨胀阀也无显著改善。


(2)膨胀阀开启度过大:由于感温元件绑扎过松、与回气管接触面积小,或者感温元件未用绝热材料包扎及其包扎位置错误等,致使感温元件所测温度不准确,接近环境温度,使膨胀阀动作的开启度增大,导致供液量过多。


由于外部原因制冷剂在蒸发器蒸发不足甚至不蒸发,此时会严重结霜,甚至造成湿压缩。(如中央空调回风不足或者空调箱过滤网严重堵塞,冷水机组主机压机回气管会结霜,排气温度也很低)。



3、排气温度不正常:影响因素:绝热指数、压缩比、吸气温度。

压缩机排气温度可以从排气管路上的温度计读出。它与制冷剂的绝热指数、压缩比(冷凝压力/蒸发压力)及吸气温度有关。吸气温度越高,压缩比越大,排气温度就越高,反之亦然。


吸气压力不变,排气压力升高时,排气温度上升;如果排气压力不变,吸气压力下降时,排气温度也要升高。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压缩比增大引起的。冷凝温度和排气温度过高对压缩机的运行都是不利的,应该防止。排气温度过高会使润滑油变稀甚至炭化结焦,从而使压缩机润滑条件恶化。



排气温度的高低与压缩比(冷凝压力/蒸发压力)以及吸气温度成正比。如果吸气的过热温度高、压缩比大,则排气温度也就高。如果吸气压力和温度不变,当排气压力升高时,排气温度也升高。


造成排气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有:

(1)、吸气温度较高,制冷剂蒸汽经压缩后排气温度也就较高。

(2)、冷凝温度升高,冷凝压力也就高,造成排气温度升高。

(3)、排气阀片被击碎,高压蒸汽反复被压缩而温度上升,气缸与气缸盖烫手,排气管上的温度计指示值也升高。


4.排气压力较高:主要是冷凝压力偏高造成,而不是压机自身原因。排气压力偏高会使压缩功加大,输气系数降低,从而使制冷效率下降。

排气压力一般是与冷凝温度的高低相对应的。正常情况下,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与冷凝压力很接近。冷凝压力升高时,压缩机排气温度也升高。压缩机的压缩比增大,输气系数减小,从而使压缩机的制冷量降低。耗电量增加。如果排气温度过高,则增加了压缩机润滑油的消耗,使油变稀,影响润滑;当排气温度与压缩机油闪点接近时,还会使部分润滑油炭化并积聚在吸、排气阀口,影响阀门的密封性。


降低冷却介质的温度可使得冷凝温度下降,冷凝压力也随之下降,但这要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,难以人为选择。增加冷却介质流量可降低冷凝温度(多采用这种方法)。但不能片面地提高冷却水或空气的流量,因为这将增大冷却水泵或风扇及电机的功率,应全面综合考虑。


产生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:

(1)、冷却水(或空气)流量小,温度高.

(2)、系统内有空气,使冷凝压力升高.

(3)、制冷剂充注量过多,液体占据了有效冷凝面积.

(4)、冷凝器年久失修,传热面污垢严重,也能导致冷凝压力升高。水垢的存在对冷凝压力影响也较大。


5、排气压力过低:主要是制冷系统管路制冷剂流量偏小甚至停止造成。

排气压力过低,虽然其现象是表现在高压端,但原因多产生于低压端。常见原因:膨胀阀冰堵或脏堵,以及过滤器堵塞等,必然使吸、排气压力都下降。


6、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段,可以实时监测关键运行参数,实现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诊断和精准优化,有效解决上述常见的故障问题。
天鹤物联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维护,具体实施方案如下:

1.硬件设备部署:
  • 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关键位置,如压缩机进出口、蒸发器、冷凝器等部位,安装温度、压力、电流等传感器设备。
  •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,如Wi-Fi、lorawan等,将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。
  • 根据需要,还可部署影像监控设备,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全面观察。

2.数据采集和分析:
  • 建立中央控制系统,集中收集各传感器采集的实时运行数据。
  •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入挖掘,建立故障诊断模型。
  • 结合机器学习算法,持续优化诊断模型,提高故障预测的准确性。

3.远程监控和诊断:
  • 利用移动端APP或Web管理平台,实现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远程监控。
  • 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系统各项运行参数,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远程调试。
  •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,系统可自动推送告警信息,便于快速响应和处理。

4.智能优化控制:
  • 基于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,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优化控制模型。
  • 根据用户需求、环境变化等因素,自动调节压缩机转速、冷凝器风机转速等参数,提高系统的能效表现。
  • 通过持续学习和优化,不断提升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水平。
5.维护管理优化:
  • 借助物联网数据,制定更加精准的设备维护计划。
  • 根据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,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故障,提高维护效率。
  • 对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进行预测,合理规划设备更新换代。

将物联网技术融合到中央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中,实现对系统的全面智能化管控,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,最终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使用体验。





END

天鹤物联

让连接更简单,让梦想能实现



上海天鹤聚焦于办公楼宇、工厂、医院、酒店、园区等用能安全和数字化节能改造控制。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统一采集和场景化的算法分析,对办公楼宇节能减碳,中央空调系统和空压机系统节能改造,配电房安全监测等进行精细化能耗监测和管理控制,旨在满足用户实时智慧监测、节能减碳、安全运维、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需求.


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天鹤节能研究院